关于对"不可同日而语"的理解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0 15:05:26
不可同日而语 的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,表示不能相提并论,互相比较

那如果是我和小明能力差别很大,能不能也用不可同日而语来形容呢?

回答不错加分!

不可同日而语,是说不能用同一个级别去衡量。是说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。
如果按照你举的例子来说,是可以用“不可同日而语”来形容的。但是这里就含有一点儿贬义的成分。是说你的能力跟小明直接没法儿比,他比你强很多。但是如果说“小明跟你之间的能力,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”是说你的能力达于小明的能力,自然也就具有褒义的成分。
所以说,这个词的运用,应该掌握好火候儿,如果用得不恰当或者不太合适,那么就会刺激到对方,形成比较冷的局面。

不可同日而语
词 目 不可同日而语

发 音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

释 义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。形容不能相提并论,不能相比。

出 处 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?”

用 法 复句式;作谓语;形容不能相比

近义词 不可比拟

反义词 相提并论

示 例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,真是~。

“不可同日而语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,表示不能相提并论,互相比较。

这个成语来源于《战国策.赵策二》,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。

战国中后期,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,从而出现了,“合纵”和“连横”的政治活动。弱国联合进攻强国,称为“合纵”,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,称为“连横”。当时有个纵横家,名叫苏秦。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,结果没有成功。于是,他又到赵国游说。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,他又没有成功。后来到燕国,才得到一些资助。接着,他第二次来到赵国,这一回,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。

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:“如果赵国与齐、秦两国为敌,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;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,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。现在,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,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;如果和齐国友好,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。魏、韩两个弱了,就要割地,也会使楚国削弱。这样,大王就会孤立无援。”

赵肃侯年纪比较轻